Search


 

更生日報宜蘭花蓮台東新聞 - 更生日報

Scroll To Top

2020年08月10日

圖/音圓

拜網路科技之賜,秀才不出門也能知天下事,資訊爆炸的時代,使得現代人比古人面臨更多的壓力。然而壓力本身並非一件壞事,適當的壓力可以督促我們進步;但是面對壓力或情緒低潮時,則必須找到出口,否則過度囤積壓力,會導致心理病。
近年來,現代人面對壓力,開始興起對自己好一點的想法,於是「療癒」這個概念逐漸興起,以「療癒」作為美好事物的分享,或是情緒的抒發。而最早出現「療癒」一詞,是二○○四年早稻田大學提出「癒?桯」,在日文有解除痛苦、傷痛復原之意。
德國心理學家伯特·海靈格(Bert Hellinger)在《療癒之道》提到:「當我們需要治療時,我們首先會看身體哪裡感到不舒服,請醫生檢查身體,醫生透過專業技術找出病灶所在,進行治療,使功能失調部位恢復正常;但是除了身體之外,其實人的靈魂和情緒也需要被好好治療,因為靈魂的痛苦,常常更甚於身體的病痛。」
所幸現代人療癒的方式很多元,除了透過音樂、運動、旅遊、養寵物、療癒小玩物之外,還能透過食物來撫慰人心,達到舒壓的效果。但每個人的身心狀態不盡相同,不同的療癒方式,有賴自己探索或接納專家的建議,而我的療癒方法,是下廚做菜。
下廚做菜,不僅是能夠伙食自理不怕餓死而已;而是「做菜」對我來說,更是一套心靈SPA療程,所以我很享受做菜的過程。
心理學有句話說:「想要療癒我們的內在,就得先與我們的裡面那個人打好關係!」我們的裡面那個人,指的就是過往的不愉快經驗、傷痛和情緒。於是獨處是必要的,為的是要把自己探索得清楚;而一個人在廚房做菜,剛好提供我和我裡面那個人這樣獨處的空間和時間。
喜歡美食,也喜歡下廚的我,雖然不是甚麼《中華一番!》小當家,跟名廚拜師學藝過,也不是食神;但是從食譜摸索出來的功夫,歷經日復一日的反覆練習,也能將一道道台灣家常料理,熟練成為自己的拿手菜,抓住家人或朋友的心,這種成就感,就是下廚做菜所提供給我,與家人和朋友之間情感交流,持續不停正面循環的推進力量,「做菜」真是一項能快速得到情感回饋的藝術創作。
對我來說,所有下廚的經驗,從決定吃甚麼到煮甚麼,這中間也是一場瞭解自己和他人的過程。我們都知道,一個人的味覺形成,跟原生家庭脫不了關係,也許是和母親或家中某個長輩有關。即便是長大結婚另組家庭,拋開了家裡的菜味,去嘗試了別種味道,但終究人生瀟灑走一回,年紀漸長又開始懷念起小時候家裡的味道,哪怕那是一種貧窮的菜味;但是對每個人來說,都是裝載著值得回味的深刻記憶。
而在走一趟回味之旅,準備食材之前,通常我會先脈絡化他人的故事或自己的故事,深入了解他人或自己內心真正的感受,去理解為什麼他會想念的那個味道?亦或自己又為什麼對這道料理念念不忘?這樣的自我對話過程,剛好對應到Geertz在《文化的詮釋》(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)一書中,引用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.韋伯(Max Weber) 觀點說:「人類是一種將自己置於自身所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」。而「意義之網」對一個熱愛下廚的人來說,就是在一連串的做菜過程中,賦予自己的歷史定位。這時我突然想起《儒林外史》和《紅樓夢》,書中對各種食物的描述,穿插在字裡行間,刻劃的就是人與人間的利害關係,食物裡盡是送往迎來的人情世故;然而我發現,《儒林外史》所描寫的是市井小民的生活飲食,縱使沒有《紅樓夢》那樣精緻;但是對我來說,最美味的菜餚,並不是用稀少最昂貴的食材,所烹飪出來的食物;而是使用手邊的家常食材,透過一段烹飪時間,料理出一道道充滿過往美好記憶的熟悉味道。
從擬定菜單到傳統市場採買食材,這中間過程對我來說,就是一項帶有療癒的社交活動。說「做菜」是一套心靈SPA療程,真的不為過。
如果時間上允許,我會慢慢的逛逛看看,一攤接一攤,有時候還會遇到很有才的攤販。一面賣菜一面透過麥克風說起詼諧的順口溜,不小心戳到笑點,讓人忍不住噗哧笑了出來,彷彿免費聽了一場單口相聲,鬱悶的心也頓時開朗了起來。接著走著走著,遇到熟識的攤販老闆,嘴甜的對著你叫:「阿妹啊!」那時心情更充滿愛心的泡泡;雖然下一秒,他也叫那位歐巴桑「阿妹啊!」,歐巴桑對年輕的老闆說:「我都已經六十八歲,你還叫我阿妹啊?」但是老闆很幽默的回說:「我阿祖都已經九十幾歲,論歲數,你在我阿祖眼中就是阿妹啊,沒錯啊!」只要是女人,都被老闆逗得花枝亂顫,雖然明知道老闆有口無心,但是當下就是兩個字,開心!一趟菜市場之旅,所有遇到的人事物,都成為療癒力的元素,於是我提著在菜市場採買的戰利品,踩著愉快的腳步回家。
回家後,面對一籃子的菜市場戰利品,當然就要準備進入清洗的手續。通常說到做菜的第一步驟,大部分的人都皺眉頭嫌麻煩,清洗食材跟洗碗一樣,都是累死人的工作,尤其像空心菜、波菜等葉菜類的食材更是折騰人,為了顧及家人健康,不敢隨便洗洗,總得一片片慢慢水沖;難怪很多朋友都跟我說,寧願選擇外食也不願意下手做羹湯,免得累死自己。
但是「清洗」這件事,卻是我非常樂意做的一件事。每個要下鍋的食材若非在流動水下清洗三次,就決不能放它進鍋,或許這跟自己有潔癖有關。在不停流動的清水中,把食材上髒污一一洗去同時,對我來說,那是一道象徵性的活水,讓我想起內心隱藏的污穢及罪孽,藉由清洗食材的過程,再次向主認罪悔改,這過程對我來說,就是心靈沐浴。
接下來第二步驟,就是破碎食材的刀工,正是釋放壓力的好管道。之前聽聞友人花大錢到憤怒屋宣洩情緒,當下我直覺何必浪費錢?!我告訴朋友,把負面情緒和壓力,轉移到砧板上的食材,經由拍、切、片、剁,不停衝撞心裡那道過不去的高牆,那道牆有可能是在學校、工作職場上、或在家庭中遭受到不公平對待所堆砌出來的。在切、片、剁過程中,一方面達到發洩情緒的效果,同時也將食材處理完畢,這才是一個比較經濟實惠,魚與熊掌都能兼得的釋壓好方法。
處理完食材,就進入到爆、煸、熗第三步驟,這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過程。這裡的每一步,對我來說,都和個人的社會關係以及內心深處自我定義的協調和重造有關。
爆、煸、熗都是為了將食材本身的水氣逼掉,尤其是辛香料有提味效果,更需要經過爆、煸、熗的動作,才能香氣逼出來。每當聞到爆裂開來的香味,總能帶給我很大的啟發;就好像一個人在自我的限制裡,往往要先受社會環境總總磨難,水深火熱之後,心思意念才會有所改變,老我的生命才能有所突破。這樣自我體認所得的初熟果子,是別人無法代替你結出來的。
最後進入烹、燉、燜、煨、燒的步驟,這真是熬煉一個人心性的過程;因為食材每分鐘都在火爐上起變化,因此對最後火侯的時間控制,需要隨時注意,才不至於功虧一簣。這過程好像在告訴我,縱使我的生命已經被破碎,爆出馨香之氣,但是要呈現出一個完整、好的生命樣貌,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熬煉。每當我凝視著爐火上的食材,隨著時間不斷翻滾慢慢熟成,匯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食物,心裡就有很大的成就感。
這樣下廚做菜的過程,我所得到的即時回饋,當然不是只有身體在廚房汗水淋漓的辛勞;還有因為『愛』家人朋友的心,所以我願意有所犧牲,付出時間做一道有記憶的料理,讓大家坐在一起,在料理中維持彼此情感上善的循環,自己和他人的身心都得到滋潤和飽足,這就是我從「做菜」得到的最大獎賞。消極萎靡的生命就在料理過程中,得到救贖的機會,燃起生命之火而重生。
事實上,「下廚做菜」這種「烹飪療法」是一項經科學證實,並被廣泛應用的心理治療方式,對於壓力管理、情緒調節、自我表達、人際溝通與社交能力都有所幫助。
或許經過一個星期辛勤工作後,周休二日讓你只想放空一切,擺爛甚麼都不想做,更別提自己下廚做菜,那更是一件苦差事。但是走進廚房,下廚做菜並沒有你想像中困難。只要依循密西根州烹飪藝術治療師 Julie Ohana 的提醒:
1可以先從快速、簡單、輕食料理入手。
2對「烹飪目的」抱持意識,要知道為什麼這件事值得你付出努力,無論原因是什麼,請記得提醒自己。
3應將「烹飪」視為業餘愛好而不是家務活,更不是工作,不用逼自己每一天都要下廚,最重要的是讓自己在下廚過程中玩得開心。
找到做菜中的樂趣,才能讓自己期待進入心靈SPA療程!※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

"烹飪的" - Google 新聞
August 09, 2020 at 10:25PM
https://ift.tt/2DSWIfq

更生日報宜蘭花蓮台東新聞 - 更生日報
"烹飪的" - Google 新聞
https://ift.tt/2WC4sKn
Shoes Man Tutorial
Pos News Update
Meme Update
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
Japan News Update

Bagikan Berita Ini

0 Response to "更生日報宜蘭花蓮台東新聞 - 更生日報"

Post a Comment

Clothing

Powered by Blogge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