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arch


 

青少年追星調查:警惕飯圈思維侵蝕主流價值觀-科技新聞 - 臺灣新浪網

原標題:青少年追星調查:警惕飯圈思維侵蝕主流價值觀

最近,半月談雜誌社對全國2萬多名12歲至18歲中學生開展「青少年追星調查」。結合此次調查,半月談記者又採訪了眾多粉絲、業內人士和專家學者,發現青少年粉絲群體易受人操控利用,飯圈互撕網暴、黨同伐異的不良風氣,容易對價值觀尚未形成的青少年帶來負面影響。

1

追星群體畫像:低齡化、職業化

今年19歲的媛媛一年前到韓國讀大學,而她學習韓語的初衷卻是因為追星:「我3年前開始喜歡一位韓國明星,為了獲取偶像更多的信息我自學了韓語。」

對於正讀高中的小新而言,高強度的學習之餘,「混飯圈」是她緩解學習壓力的方式:「明星不需要完美,只要身上有能吸引我的閃亮點。看他的節目,我很放鬆很快樂。」

「哥哥很努力,即使生病也要在舞台上堅持完美地表演,他一直激勵著我。」高三學生小舒說,雖然很難親眼見到自己的偶像,但是許多朋友都從偶像身上獲得了奮鬥的動力。

類似的「學生粉」數量龐大,近年來飯圈低齡化特點也越來越明顯。此次調查問卷顯示,有42.2%的中學生自小學就開始了追星生活,有52%的中學生追星時間在3年以上。

捧 傅曉寧 畫

多名飯圈資深粉絲介紹,過去人們對飯圈的印象是粉絲自發形成的自娛自樂的集體組織,如今許多明星後援會正在走向有組織、專業化的公司運作。飯圈內部存在不同派系,會因為經濟實力、話語權、影響力等資源將粉絲劃分為三六九等。

對於部分職業粉絲來說,追星是一份工作。27歲的偶像資源站站長林曉曉在社交媒體上有數萬粉絲。她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緊跟偶像行程,拍攝他日常的照片和視頻。

「這些照片發佈到資源站賬號上很受粉絲關注,如果粉絲數量達到一定規模,還能接到廣告。我還可以製作偶像的PB(photobook照片書)賣給粉絲賺錢。」林曉曉說。

2

話術操控「學生粉」,

打榜塑造偶像「金身」

大數據時代的到來,讓明星夠不夠紅有了可以量化的指標。「打榜」是目前流行的一種聲援偶像的方式:為了證明一個明星的熱度,粉絲會在微博、微信公眾號等推出明星排行榜的平台,為自己支持的明星投票甚至極端刷票,用來提升自己支持明星的排名。

問卷調查顯示,六成以上的中學生會選擇在評論區聲援和「打榜」投票支持自己的偶像。

「人手必須20個微博號」「MV打榜單曲循環3小時」「上熱評了,速來轉讚評」……這些乍一看讓人滿頭霧水的指令就是粉絲「打榜」的日常。半月談記者翻閱某個流量明星數據組微博發現,每天包含投票、簽到、搜索等打投任務有14項,粉絲在評論內「打卡」完成。

「大粉」發佈任務,「學生粉」執行任務,是基本的操作套路。「『大粉』就像是粉絲中的『傳教士』,很多時候是由他們來解釋一個偶像有什麼特質,為什麼值得被愛。而大多數青少年粉絲則由於能力有限,受到他們的影響,附和、支持他們的觀點,聽從他們的指揮。」娛樂行業從業人員葉舒說。

「你哥值得更好的」「一定要讓哥哥的排名保持住,後面追得緊」「動動手指,你忍心他被嘲笑嗎」……對「大粉」來說,諸如此類的動員策略司空見慣。

參與多個內地明星後援會的資深粉絲餘音告訴半月談記者,「大粉」的套路可以總結為「話術」動員加抽獎,以及有活動優先考慮的承諾。「『學生粉』在後援會基本上就是一個工具人,『大粉』指哪打哪。他們很容易情緒化,正值自我感動期,加上大氛圍如此,就會不自覺地入套。」

「大粉」的情感動員、社群的裹挾力量,讓眾多學生粉絲瘋狂「打榜」。「其實完成這些任務很枯燥,也很浪費時間。」大學生劉夢夢說,「但有一些大粉會說,你什麼都不做,其實不是真的喜歡他。看到別的粉絲這麼拼,自己有時候也會有點羞愧,慢慢地我也開始參與一些做數據的活動。」

3

傳銷式洗腦,

警惕飯圈思維侵蝕主流價值觀

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,各種打榜和花式應援成為常事,粉絲與粉絲之間的關係也更為牢固。而粉絲「抱團」為偶像製造影響力的行為也不再局限於娛樂圈的排行榜,開始向社會政治議題蔓延擴散,以此塑造偶像不僅「高人氣」,還是「正能量」的公眾形象。

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副教授周逵說,國內娛樂圈對藝人的公德要求很高,面對公共事件時,藝人需要通過發聲進行正面資本的積累,這是一種隱性的「傳播資本」,能夠讓他們形成比較好的公眾形象,抵禦未來可能發生的形象危機。

至於一次次轉發背後,究竟是盲目跟從還是理性判斷,仍然存有爭議。周逵認為,粉絲群體也並非刻板印象中的「無腦」,恰恰相反,他們在社會政治事件中高度敏感和謹慎,會反覆確認事情的是非曲直,揣測主流價值觀。但明星的觀點如果出現錯誤導向,確實會對青少年產生一定影響。

對於青少年來說,他們年齡較小、辨別能力較弱,思想觀念極易被飯圈單一狹窄的工具價值覆蓋。問卷調查中,在「國家面前無偶像」的判斷選項中,認為「毫無問題」的僅佔39.8%。而在另外一個關於「中國飯圈女孩為韓國軍人應援」的觀點統計中,認為「能理解」者佔61.9%,接近2/3。

在多次粉絲的爭鬥中,舉報、互撕、人肉、網路暴力等行為頻頻出現,低齡粉絲總是沖在前頭。這些事件看似僅僅是飯圈內部爭執,無關大局,實際上,飯圈裹挾青少年開展的每一次爭鬥,都在破壞思想政治教育成果,侵蝕主流價值觀,其運作模式越是高效可複製,對社會就越危險。

業內人士認為,一些飯圈事件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形成輿論熱點事件,其高度組織動員能力值得警惕。為了達到目的,資本雇傭的一些網路黑手,身披十幾件「ID」馬甲,不惜踩踏社會文化和法律底線。在「傳銷式話術」的催眠下,飯圈青少年成為明星背後的娛樂產業資本爭搶注意力資源的利器,其思維、行動、價值觀都受到深度影響。

4

粉絲社群擴張,衍生更多網路暴力

近年來,飯圈的聚集地已不再限於微博,「八組」和「兔區」等也逐漸成為新的重要陣地。

據了解,「八組」是名為「豆瓣鵝組」的豆瓣小組的昵稱。作為豆瓣活躍度最高的小組,各種關於娛樂圈的「爆料」「吃瓜」充斥著「八組」頁面。當有關藝人的話題發佈后,挑刺和糾錯是必選動作。「看XX演戲我真是尷尬癌犯了」「XX這個智障人設真是吐了」……這些刻意的嘲諷必然引起該藝人粉絲的激烈反駁,進而把明星八卦引向一場罵戰。

「兔區」則是晉江文學城下設的網友交流區,原為網路小說討論區,其後也變成粉絲社群的一大聚集地。該平台上所有用戶均為匿名。

「在這裏最常見的就是謾罵。」兩年前接觸「兔區」的小婉在現實生活中是個文靜女孩,但她坦言匿名的「面具」能把所有人的戾氣放大。「面對那些對我偶像的詆毀,我會用同樣的話回擊。當時不覺得這些話臟,因為論壇里的人都是這個狀態,但事後也會覺得當時自己頭腦發熱。」小婉說。與網路罵戰相伴生的,是「人肉搜索」成為粉絲們常用的打擊工具。受訪者青青說,在和另一個飯圈的「鬥爭」中,自己的照片被對方曝在了網上,並配上「醜」「豬」等侮辱性字樣。不久后,家庭、學歷、工作等信息被陸續曝光,嚴重影響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。

這種網路暴力能不能使粉絲們警醒?答案是未必。半月談雜誌社對全國2萬多名12歲至18歲中學生的調查問卷顯示,粉絲群體中18.9%的人聲稱自己曾遭遇網路暴力,但同時,他們中又有48.7%的人同意「對『為非作歹』的粉絲,教訓他們一下是必要的」。

「一些學生已經把黨同伐異的飯圈邏輯從網上帶到了網下,日常生活中以敵我思維對待人和事。長此以往,他們會拒絕複雜思考,難以保持批判性思考和學習接受新事物的能力。」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吳暢暢說。

5

追星頻頻「出圈」,侵害公共空間

近幾年,粉絲在機場追星致使旅客登機受阻、航班延誤的事件屢見不鮮。搜索發現,僅在首都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,2017年有記錄的粉絲警情就有20起;2018年1月至7月,粉絲警情發生7起。2018年12月,4名粉絲在香港登上前往韓國的航班,在成功給偶像拍照后,又要求下機並全額退款,最終迫使機上旅客全部重新安檢,航班因此延誤。

除了機場,酒店、飯店的公共秩序也時常因粉絲瘋狂追星而受到影響。在不易看到的地方,有青少年為購買偶像代言的產品,偷父母血汗錢,或走上網貸之路;有青少年粉絲響應「粉頭」號召,自掏腰包為偶像進行天價應援,不惜使自己陷入經濟困境……

有粉絲經濟研究者指出,近年來粉絲電影增多,這種電影的目標觀眾就是參演明星的粉絲群體,在電影宣傳和上映期間,粉絲會迅速結成一支有「戰鬥力」的隊伍,參與包場觀影、為偶像造勢等活動。

6

移動互聯網時代,

粉絲文化挑戰治理方式

「如果你支持的明星做錯了事,你會怎麼看待?」前述調查問卷顯示,在粉絲群體中,選擇「小錯原諒、大錯不原諒」者佔48.2%;選擇「人孰能無過,大錯小錯都會原諒」的佔36.5%。此外,13.1%的粉絲堅信自己的偶像不會犯錯,而選擇「不原諒」的僅為2%。

「有老師發現,一些長期追星的學生會為偶像的一切不合理言行作辯解,而這類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也表現出規則意識不強,對不良習性接受度更高等特點。」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黨委書記陳宏觀說,如果任由文化糟粕傳播,將對更多正在形塑世界觀、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青少年產生不良影響。

陳宏觀認為,「追星」是青少年難以放棄的文化娛樂訴求,在移動互聯網時代,「追星」的形式也必然不斷創新。堵不如疏,學校要做的,是在對教職工帶頭追星一票否決的基礎上,給學生正確價值觀引導,幫助青少年認識到精神需要成長,對偶像言行要學會辨析,追星行為不可越界等。

粉絲經濟大行其道,也緣於個人主義、消費主義的推波助瀾。吳暢暢建議,無論是對大學生還是中小學生,教育都急需傳遞大義大於私利、共贏大於競爭的理念,以此幫助他們樹立責任意識、家國胸懷,防範飯圈文化中二元對立思維、個人中心論等不良影響。

法律規制同樣重要且緊迫。半月談記者了解到,飯圈內部基本都有「應援部門」「反黑部門」「宣傳部門」等,尚無較強獨立思考能力的青少年極易受到各部門「負責人」話術和態度的影響。上海政法學院教授章友德表示,必須不斷完善網路信息傳播和互動規則,有關部門要以明星經紀公司為監管重點,對經紀公司、粉絲群體危害網路和社會公共安全,衝擊主流價值觀的違法行徑要依法及時處置。

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楊雄表示,從社會心理層面看,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粉絲文化,與傳統家庭結構解體、人際關係疏離、網路「群體性孤獨」中渴望陪伴的心理需求相伴生,是對當下互聯網治理、文化治理乃至社會治理提出的共同挑戰,必須不斷研究新問題、新趨勢,深入研究當代青少年,才能找到最優的答案。

來源:半月談微信公眾號、《半月談》2020年第12期  原標題:《2萬名中學生追星調查》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

"飯" - Google 新聞
June 28, 2020 at 04:27PM
https://ift.tt/31lLPN7

青少年追星調查:警惕飯圈思維侵蝕主流價值觀-科技新聞 - 臺灣新浪網
"飯" - Google 新聞
https://ift.tt/2vJUpIb
Shoes Man Tutorial
Pos News Update
Meme Update
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
Japan News Update

Bagikan Berita Ini

0 Response to "青少年追星調查:警惕飯圈思維侵蝕主流價值觀-科技新聞 - 臺灣新浪網"

Post a Comment

Clothing

Powered by Blogger.